星期二, 一月 31, 2006
星期五, 一月 27, 2006
TheFreeDictionary
随着ajax技术的逐渐流行,个性化主页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列表),让人目不暇接,有趣的是,现在居然连TheFreeDictionary这个专注于英文词汇的网站也加入了这一潮流。除了原有的多个各项字典功能模块外,用户还可以加入自己喜好的RSS/Atom新闻源或者常用的书签。
Technorati Tags: ajax, homepage, thefreedictionary
Technorati Tags: ajax, homepage, thefreedictionary
星期四, 一月 26, 2006
FeedFlare 2
Feedburner不久前推出了Feedflare,使得用Feedburner封装过的Feed能够和读者产生某种交互,诸如:发送文章、给作者发邮件、Technorati反向链接、Del.icio.us tags、收藏到Del.icio.us、Creative Commons等等。现在Feedburner在原有基础上推出了新的功能,只需在Blog模板中加入一小段代码,就能使得Blog页面也能据有类似的互动功能,包括Blogger、 Wordpress、 Movable Type及Typepad等主流Blog平台都在支持之列。
Technorati Tags: feedburner, feedflare
Technorati Tags: feedburner, feedflare
Performancing 1.1
Firefox下的Blog客户端插件Performancing,近日推出了最新的1.1版本,在原有基础上又加入了不少吸引人的特性:
Technorati Tags: firefox, extension, performancing, blog, client, technorati, del.icio.us
- 和Technorati的结合更加紧密:除了原有的可在文章中添加Technorati标签的功能外,现在还可以即时查询当前页面在Technorati中的反向链结;
- 集成了Del.icio.us的部分功能:包括可以将当前页面提交到del.icio.us,以及发布文章时自动将文章提交到del.icio.us,并采用和Technorati相同的标签;
- 通过设定通告(ping)选项,可以在提交文章时通告你所设定的Blog搜索引擎或目录;
- 对于某些在API中提供“草稿”支持的blog服务端,Performancing可以将文章作为草稿进行发送;
- trackback支持;(由于blogger不提供trackback,故未尝试)
- 状态栏的Performancing图标可拖曳到Firefox主界面的其它位置;
- 更多的设置(setting)选项;
- 提供完整的metaWeblog API支持,并修复了不少bug。
Technorati Tags: firefox, extension, performancing, blog, client, technorati, del.icio.us
星期二, 一月 24, 2006
星期一, 一月 23, 2006
Delete按钮,Google妥协

自从Google在2004年推出Gmail以来,Gmail就一直没有一个位置显著的删除(delete)按钮,这和传统的在线邮箱及客户端邮件程序相比较显得有所区隔,让人颇有些迷惑。尽管Google的确提供了一个下拉菜单选项让用户对邮件进行删除操作,但是,一个显著的按钮和一个隐蔽的菜单选项,两者绝对不能划上等号。事实上,用户要求添加一个delete按钮的声音一直没有停过,但Google却始终不肯让人如愿,反而搬出存档(archive)按钮进行抵抗,虽然最终Google向民意屈服,但一个按钮的出现却花了超过一年的时间,其间的意味实在值得细细推敲。
我们品一下存档(archive)和删除(delete)的具体含义:在Gmail中,存档(archive)就是将邮件从收件箱(inbox)中移出,放入所有邮件(all mail)这一目录;而删除(delete)则是将邮件从收件箱(inbox)中移出,送入回收站(trash)目录,这些邮件将在30天后被完全清除。那么,Google为什么一直鼓励用户使用存档(archive)操作而不是隐藏甚深的删除(delete)操作呢?我们知道,Gmail一直在努力改变用户的邮件使用习惯,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无需担心邮箱的空间”,存档(archive)操作其实和Gmail的这一意图是一脉相承的。
简单地说,邮件可分为两种,正常邮件和垃圾邮件,在不考虑过滤器(filter)的情况下,一般的Gmail邮件操作流程大体上应该是这样的:进入收件箱(inbox)查收最新的邮件,某个邮件是否是垃圾邮件(spam)?是则点击report spam按钮将其送入垃圾邮件(spam)目录之下,否则属于正常邮件,阅读或回复后,再决定是否要将其分类,是则贴上对应的标签(label),然后点击存档(archive)按钮,将其送入所有邮件(all mail)目录之下,这样就避免了在收件箱(inbox)堆积各种邮件;另一种情况,则是该邮件属于可有可无的正常邮件,无需特别分类,直接点击存档 (archive)将其送入所有邮件(all mail)目录。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保持收件箱(inbox)的整洁性是非常有益的,里面的邮件应该是最新的未阅读的邮件。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硬性的要求,而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不应该让收件箱(inbox)中充斥着各种各种各样已读的、未读的、已分类的、未分类的乃至属于垃圾邮件的邮件,数量众多,长达数页。
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存档(archive)和报告垃圾邮件(report spam)两个按钮基本上完成了处理收件箱(inbox)中邮件的任务,删除(delete)按钮显得可有可无。这也是Gmail隐藏删除操作的初衷:对于正常邮件,既然有了这么大的空间,何苦还要将这些今后或许有用的邮件删除呢?将它们丢到所有邮件(all mail)这一目录不就得了?(当然,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些所谓的目录如inbox、all mail、spam等等,其实都是一般意义上的标签,只不过地位有所不同罢了。)
然而,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绝大多数人,即使是有了可观的邮件空间,仍旧会不自觉地寻找哪个传统的删除(delete)按钮,因为这是他们清理邮箱的一贯方法。至于存档,什么是存档?存到那里去?什么?还是在邮箱?!不,我是要将它们删除。
Technorati Tags: google, email, gmail, delete
星期日, 一月 22, 2006
Code Snippets
Code Snippets是一个源码公开的代码片段仓库(其源代码将在不久之后公开),由Peter Cooper使用ruby on rails写成。Code Snippets的tagging功能相当强大,这使得代码的浏览及管理非常方便。
Technorati Tags: CodeSnippets, Ruby, Rails, Tagging
Technorati Tags: CodeSnippets, Ruby, Rails, Tagging
星期三, 一月 18, 2006
del.icio.us的困扰
del.icio.us近期问题多多,让人不堪其扰。
- 访问del.icio.us页面时速度很慢,且常常返回空白页面。
- 在bloglines中无法获取del.icio.us的RSS更新,bloglines似乎是被del.icio.us屏蔽了。
- 提交的书签经常无法及时在个人页面显示,延迟时间非常之长。
Searchfox退出江湖
收到了Searchfox的邮件:
update :
故事出现了戏剧性的发展,来自TechCrunch的消息,searchfox被证实已被yahoo纳入帐下,唯一不确定的是,究竟是yahoo的收购导致了searchfox的关闭,还是searchfox的关闭导致了yahoo的收购。
Technorati Tags: online, rss, reader, searchfox
SearchFox Users,Searchfox这个去年九月底才推出的在线RSS阅读器,现在却黯然地选择退出。有人写信给Esteban Kozak询问个中原因,但他至今不肯给出一个具体的解释,不过在线RSS阅读器竞争激烈确是不争的事实。其实Searchfox是个非常有特点的RSS阅读器,我在先前也曾经关注过(1,2),哪里想到,还不到4个月,它就宣布倒闭,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最初的目的是否就是让人收购?不管怎样,那些为数不多的用户,也许,将不得不回流到Bloglines。
Thanks for all your help in making SearchFox what it is. We have enjoyed providing this service, and hope that you have enjoyed using it. Please export all of your links and an OPML file with your RSS sources before the site shuts down.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ivacy policy, we will delete all personal information on January 25 after we shut down the services.
update :
故事出现了戏剧性的发展,来自TechCrunch的消息,searchfox被证实已被yahoo纳入帐下,唯一不确定的是,究竟是yahoo的收购导致了searchfox的关闭,还是searchfox的关闭导致了yahoo的收购。
Technorati Tags: online, rss, reader, searchfox
星期二, 一月 17, 2006
digg模式?
华尔街日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关于digg的文章,里面提到:Slashdot的Rob Malda曾考虑过是否应该采用digg模式,但后来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他相信,slashdot的绝大部分价值在于编辑们的新闻判断力。
Rob Malda, founder and co-editor of Slashdot, said that while Digg has occasionally posted news stories faster than Slashdot, it runs a greater risk of posting an inaccurate article. Mr. Malda said he considered a Digg-like format for Slashdot, but rejected the idea because he believes much of Slashdot's value lies in its editors' news judgment.Technorati Tags: slashdot, digg
星期四, 一月 12, 2006
Linux != Windows

" Linux is Not Windows "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属于白话哲学(philosophy),非常值得一读。Xiao Shu在不久前翻译了这篇文章,录在Ubuntu China。
Technorati Tags: linux, windows, philosophy
Danbooru
Danbooru是一个来自日本的社会性web应用,和flickr或者imageshack非常类似,用户可以对图片进行上传(upload)、分享(share)和标注(tag)等常见操作。除此之外,Danbooru还另有一些比较有趣的功能,比如匿名、黑名单、标签集操作、内置wiki、便签、MD5鉴别图片重复、Atom/RSS、REST接口、Bookmarklet和Firefox扩展等等。这个由Ruby on Rails写成的web应用是个开源项目,感兴趣者可以自由下载其源代码。当然,由于Danbooru来自日本,因此漫画和AV类的图片不出意外地占据着图片的主流,porn泛滥,果然是够本土!
Technorati Tags: danbooru, flickr, social, image, rubyonrails
Technorati Tags: danbooru, flickr, social, image, rubyonrails
星期三, 一月 11, 2006
开源项目Top 10
arclightfire不久前在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列举了所谓的10大开源项目,其中包括Wikipedia、Firefox 、Open Office、Bittorrent、 MediaWiki、Xvid、pHpBB Bulletin Boards、Outfoxed、dyne:bolic、GIMP、Apache、SourceForge。说实话,其评判的标准着实令人费解,而且Wikipedia和SourceForge挤在里面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但不管怎样,拿来探寻一番总是不会错的。这十大中绝大多数耳熟能详,除了dyne:bolic,似乎有些生僻。
dyne:bolic是一个基于Linux系统的LiveCD,它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多媒体工作室。无需安装任何系统或软件,创作人员就可以利用其提供的工具对图形、音频及视频等进行各项操作。和其它Linux LiveCD有所不同的是,dync:bolic提供了一个Dock功能,只需将LiveCD上的一个目录复制到硬盘的任一分区,该分区就立刻成为一个可启动的分区,较之其它带有安装功能的LiveCD要快速得多。另一个比较吸引人的特性叫做“Nesting”,在dync:bolic下,所有个人配置信息都储存在同一个文件中,这个Nest文件可放到usb等便携设备上,即使LiveCD升级也不会有损失,和一般意义上的LiveCD相比,也方便很多。除此之外,dync:bolic另有cluster等有趣的功能,可在这里查看。
虽然不具Knoppix的普遍指导意义,但dync:bolic仍不失为一款特色鲜明的Linux LiveCD。
Technorati Tags: opensource, linux, livecd, dynebolic
但不管怎样,拿来探寻一番总是不会错的。这十大中绝大多数耳熟能详,除了dyne:bolic,似乎有些生僻。
dyne:bolic是一个基于Linux系统的LiveCD,它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多媒体工作室。无需安装任何系统或软件,创作人员就可以利用其提供的工具对图形、音频及视频等进行各项操作。和其它Linux LiveCD有所不同的是,dync:bolic提供了一个Dock功能,只需将LiveCD上的一个目录复制到硬盘的任一分区,该分区就立刻成为一个可启动的分区,较之其它带有安装功能的LiveCD要快速得多。另一个比较吸引人的特性叫做“Nesting”,在dync:bolic下,所有个人配置信息都储存在同一个文件中,这个Nest文件可放到usb等便携设备上,即使LiveCD升级也不会有损失,和一般意义上的LiveCD相比,也方便很多。除此之外,dync:bolic另有cluster等有趣的功能,可在这里查看。
虽然不具Knoppix的普遍指导意义,但dync:bolic仍不失为一款特色鲜明的Linux LiveCD。
Technorati Tags: opensource, linux, livecd, dynebolic
星期二, 一月 10, 2006
星期一, 一月 09, 2006
星期日, 一月 08, 2006
LinuxToday上的反Linux广告

微软(M$)霸占了LinuxToday主页面的右边大半个版面,并堂而皇之地做起了反Linux广告。这俩家伙也忒不要脸了,简直就是光天化日 ,妓女嫖客。
Technorati Tags: linux, microsoft, linuxtoday
星期四, 一月 05, 2006
Google Pack

threadwatch引用来自华尔街日报的独家消息,Google将于周五宣布两项举措:
- 付费视频下载(Google video rental):Google将和CBS、NBA等电视台合作为用户提供视频的付费下载;
- Google软件包(Google Pack):这个软件包内容丰富,其中包含Picasa,,Google Desktop,Google Talk,Google Toolbar,Google Earth,FireFox,Norton AntiVirus,Adobe Acrobat Reader,Lavasoft Ad-Aware,Trillian以及Real Player等,届时你可以在这里下载。
星期三, 一月 04, 2006
linux vs. windows,谁更虚弱?
Suzi Turner在ZDNET上引用来自US-CERT的年终总结报告,在去年,总共正式记录了约5198个系统漏洞,其中812个来自Windows,2382个来自Unix 或Linux(其中包括Apple/Mac),另有2058个影响多个操作系统。
接着,Suzi Turner又引用了一份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数据:
Technorati Tags: linux, windows, security
接着,Suzi Turner又引用了一份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数据:
Windows XP 77.92%于是Suzi Turner轻松地做出了推论:如果是Mac OS和Linux,而不是Windows统治着操作系统市场,那现在岂非是天下大乱,漏洞满天飞?
Windows 2000 9.82%
Windows 98 4.78%
Mac OS 4.11%
Windows ME 1.99%
Windows NT 0.86%
Linux 0.30%
Windows 95 0.12%
Web TV 0.03%
Windows CE 0.02%
SunOS sun4u 0.01%
PSP 0.01%
Hiptop 0.01%
Unknown 0.00%
FreeBSD i386 0.00%
Technorati Tags: linux, windows, security
Jayisgames: best of 2005
Jayisgames是一个专注于Flash游戏的Weblog,它最近通过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了2005年度最受欢迎的20款Flash游戏,其中来自Eyezmaze的两款游戏Grow RPG和Grow Cube独占鳌头。
Technorati Tags: flash, game, jayisgames, eyezmaze
Technorati Tags: flash, game, jayisgames, eyezmaze
星期一, 一月 02, 2006
“U黑”手册

什么是“U黑”?“U黑”表示那些厌恶Unix的人。“黑”在这里表示“讨厌、厌恶”的意思,“黑”字的此种解释是有来历的,例如“姚黑”表示讨厌姚明的人,“科黑”表示讨厌科比(Kobe)的人,等等,颇有流传,其意如此,唯其源不得考。以“U黑”为标题,主要是因为不知如何翻译“UNIX-HATERS”,只好以此凑数。
这本“U黑”手册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是由Daniel Weise在进入微软之前(现在他已经离开微软,但这本书仍旧是由微软的网站所维护)牵头写起,他声称,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用以回击Unix用户对MS Windows的指责,与之相反,书中对Unix的各种指责、漫骂和嘲讽,恰恰真实地体现了一些Unix高手对Unix因爱成恨的感情。事实上,这本书非常幽默搞笑,开源运动的领军人物Eric Raymond也曾常常摘取其中的些许内容,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Technorati Tags: unix, hater, book